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珍重再見

 《離情依依》

屏東縣內埔鄉僑智國小2004,6/19上午,由張文忠校長主持第64屆畢業,暨在校生結業典禮。創校64年,僑智國小將於今年7月關門走入歷史。畢業生和在校結業生36人,全校11位老師也將離校各奔前程,師生也都離情依依,拭淚互道珍重再見。

僑智第一屆畢業校友曾喜城教授應邀參加畢業典禮,見證了台灣於民國48年發生87水災,災民流離失所,幸有華僑賑款救災,政府用賑災節餘款在美和村創建僑智國小。曾喜城回憶他們以前每天打赤腳走三公里的路到內埔國小就讀,直到民國49年五年級結束才轉入僑智國小讀六年級。學校創辦之初,篳路藍褸滿地荒蕪,為了如期開學,全村每戶還出一人到學校挑砂舖路,割除野草。小朋友也都從家裡帶掃把水桶到學校,清洗新教室。

僑智創辦迄今64年,鄉間學校64年以來也是村民的文化中心,帶領著村民傳承鄉土文化。如今因受少子化的影響,難逃廢校的命運,村民也只能悲嘆感傷而已。為了紀錄學校關門的歷史,現在還在國立台藝大電影系就讀的僑智校友曾莞涵還特地從台北返校拍紀錄片,將僑智走過64年的歲月,用影像和文字作完整的紀錄。曾喜城校友則提議全體僑智人成立僑智之友會,永遠紀念僑智母校之名,聊表感恩與惜福之情於萬一。



 《小收穫小確幸》

去夏在羅經圈社區五穀宮後荒蕪的空地上種下320棵芋苗,如今芋葉田田,芋梗挺直,芋頭結成。胡適先生云:要麼收穫就怎麼栽。芋梗可炒成客家名菜芋荷,芋頭可炊可煮其味可口,芋葉可餵食家禽家畜。

孔夫子曾言:學耕稼我不如老農。我們是一群老志工,想植蔬果有點收成,免費提供社區長輩分享炊煮之樂。如今已逾一年,真是學農還不及半調子甚遠,始知農夫的辛勤偉大,試問世上農夫罷工不植不栽,世人吃啥?如今學農不成,謹綴數語向偉大的農夫致敬。感謝志工們一年來和我一起流汗耕耘,雖收成不佳,也算小確幸一樁,謝謝無怨無悔的志工伙伴們。




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

《巡迴公演》

 《巡迴公演》

2024,6/1下午屏東內埔三間屋樂坊聯合吳奇玲老師流行音樂非洲鼓團,赴枋寮車站前廣場,演出一小時非洲鼓打擊樂及《埔之內》客家歌舞劇。枋寮車站站長表示:歡迎公益性質的藝文表演在車站廣場演出,不僅可以活絡地方文化藝術的氣氛,還可以帶動地方藝文風氣的發展,進而提昇地方文化觀光的潛能。

據三間屋樂坊團長曾喜城教授表示:感謝客家委員會的贊助指導,台北愛樂劇工廠於民國111培育屏東內埔在地的16位素人演員演出《埔之內》客家歌舞劇,以14首原創客家歌舞詮釋屏東六堆300年的歷史故事,樂坊接續第三年巡迴台灣各地公演,113年排定13場分赴各地演出,期待藉由歌舞劇的表演藝術,散播客家語言文化之美,讓台灣各地區不同族群的觀眾,看見欣賞客家語言文化藝術之美。




歡迎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