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

體驗客家文化與糕點DIY

 高雄市蕎笙課輔班30位師生參觀內埔三間屋,體驗客家文化與糕點DIY  2024/08/01   

2024年7月31日,高雄市蕎笙課輔班的30位師生在傅美梅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三間屋進行了一次充滿歡樂與知識的文化之旅。這一天,小朋友們在三間屋的溫暖氛圍中,既學習到了客家文化,又親手製作了傳統糕點,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三間屋是客家文化的縮影,進門便能感受到濃厚的傳統氣息。傅美梅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仔細參觀了這裡的每一個角落,從古色古香的建築結構到充滿故事的祖堂,小朋友們的眼中充滿了好奇和驚喜。在DIY糕點製作環節,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製作傳統客家糕點。揉麵、造型、蒸煮,每一個步驟都讓孩子們樂在其中,享受著手工製作的樂趣。當香甜的糕點出爐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成就感,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親手製作的美食。除了動手製作,小朋友們還聽取了主人對客家祖堂文化的生動講解。

祖堂作為客家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家庭的精神中心,也是族人團結的象徵。主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深厚的文化內涵娓娓道來,讓孩子們對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這次參觀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更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傅美梅老師表示,類似的文化體驗活動對於孩子們的成長非常有益,她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帶領學生們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開闊他們的眼界。這一天,三間屋見證了小朋友們的成長與快樂,也讓客家文化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顆顆珍貴的種子。相信這些孩子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會帶著這份文化的記憶,繼續探索世界的廣闊與美好。





內埔三間屋樂坊石岡土牛公演2024/07/23

 內埔三間屋樂坊石岡土牛公演2024/07/23 

《土牛公演》

趕在凱米颱風侵台之前,屏東三間屋樂坊赴台中客家庄,7/21下午在石岡土牛客家文物館公演《埔之內》客家歌舞劇,然後赴東勢山城,在客家文化園區廣場快閃《埔之內》14首客家歌舞。三間屋樂坊及美和社區長輩40人,也前進東勢,石岡,南投國姓鄉參訪。中南部客家鄉親互相交流,其樂也融融。

7/21下午台中市政府客委會江俊龍主委親自接待旅行團,在土牛博物館解說客家先民移墾台灣的歷史,1999年921地震後劉家大院重建成土牛博物館的歷程。

三間屋樂坊曾喜城團長表示:今年樂坊安排《埔之內》歌舞劇到石岡和東勢演出,主要是中南客家鄉親較少到中部互訪交流,這次在土牛社區活動中心演出,以客家歌舞與70位博物館志工互動交流,非常親切感人。樂坊還風塵僕僕趕趕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廣場,表演14首客家歌舞,受到東勢鄉親的歡迎。東勢客家文物館孫靖婷館長,親自為團員解說由東勢車站活化利用為博物館的經過及館藏的客家文物。

7/22旅行團參訪巧聖先師公輸般台灣祖廟後,轉赴南投國姓鄉,在國姓爺鄭成功聖像前感念開台聖王的恩澤,在百年糯米橋上讚嘆古橋歷經無數次北港溪的洪流侵襲,糯米橋還屹立不搖。113年度三間屋樂坊二天的中部客家之旅,大家用南四縣腔的客家話,和中部客家鄉親說的大埔腔客家話交談,非常親切愉快。7/21天黑以後旅行團回到屏東,在高屏大橋遇到狂風大雨,所幸在颱風未到之前,大家愉快地回到屏東內埔,結束了二天中台灣客家鄉的公演和旅行。





《熄燈號》

 《熄燈號》2024/08/01

我的母校僑智國小,近幾年招生未達全校六個年級50人以上,2024,7/31吹熄燈號,不勝唏噓不捨。

學校座落在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民國48年台灣發生災情慘重的87水災,斯時台灣還是末開發國家,民生疾苦,幸有愛國華僑捐款賑災救濟,其後政府用節餘款在美和村創辦僑智國小。

民國49年,我們美和村的學童全部由內埔國小移轉僑智國小就讀,記得那時還有800多位學童。

民國49年7月,為了趕學校如期於九月開學,我們六年級的學童,暑假都在新學校割草清洗教室,記得美和村每戶還出一位志工為新學杉挑砂石舖路,那是非常美麗難忘的回憶。

如今學校吹熄燈號,張文忠校長好意送我紀念品,紀念筆盒還刻著僑智國小創校64週年紀念,唉!怎麼紀念日也是學校關門的日子。我是僑智國小第一屆畢業生,及長赴台北發展,退休後回鄉做文化社區再造,從林進生,葉運偉,盧政吉,到張文忠四位校長,都從旁協助指導我做鄉土文化再造的工作,我的經驗使我堅信:鄉村小學是村庄文化再造的堡壘,如今堡壘不復存在,真是欲哭無言,我將永遠感激僑智我的啟蒙學校,謝謝母校一生一世的相伴相隨,謝謝您!






2024年7月5日 星期五

《壽星》

屏東平原鄉土文化會於民國106年起,在屏東內埔辦理美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三間屋的志工週一至週五帶領長輩唱歌遊戲,中午大家一起共餐,其樂也融融。

據點每個月為壽星辦慶生會,今天的壽星是高齡95歲的鍾吳秀英婆婆。大家喜歡聽她說故事:二次大戰躲美軍轟炸,20歲做新娘轎嫁到美和村,結婚典禮新郎倌還在823國共砲戰的沙場,新郎倌沒有牽新娘拜天地進洞房也真神奇。今天周春米縣長還派傅祕書來祝福壽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屏東平原鄉土文化協會曾喜城理事長表示:三間屋的志工樂於為長輩服務,志工們每天要烹煮70人份的餐飲,除了提供據點20幾位長輩共餐,中午還要為40位內埔地區的長輩送免費的愛心便當。大家在一起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淑世理想,志工歡喜享受奉獻而快樂無窮。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珍重再見

 《離情依依》

屏東縣內埔鄉僑智國小2004,6/19上午,由張文忠校長主持第64屆畢業,暨在校生結業典禮。創校64年,僑智國小將於今年7月關門走入歷史。畢業生和在校結業生36人,全校11位老師也將離校各奔前程,師生也都離情依依,拭淚互道珍重再見。

僑智第一屆畢業校友曾喜城教授應邀參加畢業典禮,見證了台灣於民國48年發生87水災,災民流離失所,幸有華僑賑款救災,政府用賑災節餘款在美和村創建僑智國小。曾喜城回憶他們以前每天打赤腳走三公里的路到內埔國小就讀,直到民國49年五年級結束才轉入僑智國小讀六年級。學校創辦之初,篳路藍褸滿地荒蕪,為了如期開學,全村每戶還出一人到學校挑砂舖路,割除野草。小朋友也都從家裡帶掃把水桶到學校,清洗新教室。

僑智創辦迄今64年,鄉間學校64年以來也是村民的文化中心,帶領著村民傳承鄉土文化。如今因受少子化的影響,難逃廢校的命運,村民也只能悲嘆感傷而已。為了紀錄學校關門的歷史,現在還在國立台藝大電影系就讀的僑智校友曾莞涵還特地從台北返校拍紀錄片,將僑智走過64年的歲月,用影像和文字作完整的紀錄。曾喜城校友則提議全體僑智人成立僑智之友會,永遠紀念僑智母校之名,聊表感恩與惜福之情於萬一。



 《小收穫小確幸》

去夏在羅經圈社區五穀宮後荒蕪的空地上種下320棵芋苗,如今芋葉田田,芋梗挺直,芋頭結成。胡適先生云:要麼收穫就怎麼栽。芋梗可炒成客家名菜芋荷,芋頭可炊可煮其味可口,芋葉可餵食家禽家畜。

孔夫子曾言:學耕稼我不如老農。我們是一群老志工,想植蔬果有點收成,免費提供社區長輩分享炊煮之樂。如今已逾一年,真是學農還不及半調子甚遠,始知農夫的辛勤偉大,試問世上農夫罷工不植不栽,世人吃啥?如今學農不成,謹綴數語向偉大的農夫致敬。感謝志工們一年來和我一起流汗耕耘,雖收成不佳,也算小確幸一樁,謝謝無怨無悔的志工伙伴們。




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

《巡迴公演》

 《巡迴公演》

2024,6/1下午屏東內埔三間屋樂坊聯合吳奇玲老師流行音樂非洲鼓團,赴枋寮車站前廣場,演出一小時非洲鼓打擊樂及《埔之內》客家歌舞劇。枋寮車站站長表示:歡迎公益性質的藝文表演在車站廣場演出,不僅可以活絡地方文化藝術的氣氛,還可以帶動地方藝文風氣的發展,進而提昇地方文化觀光的潛能。

據三間屋樂坊團長曾喜城教授表示:感謝客家委員會的贊助指導,台北愛樂劇工廠於民國111培育屏東內埔在地的16位素人演員演出《埔之內》客家歌舞劇,以14首原創客家歌舞詮釋屏東六堆300年的歷史故事,樂坊接續第三年巡迴台灣各地公演,113年排定13場分赴各地演出,期待藉由歌舞劇的表演藝術,散播客家語言文化之美,讓台灣各地區不同族群的觀眾,看見欣賞客家語言文化藝術之美。




歡迎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