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廟》2024/08/17
今朝三間屋樂坊團員結伴赴新置參加好友吳府潘老大夫人告別式,祝老夫人離苦得樂,一路好走。回程細雨紛飛,順途拜訪萬巒東郊先帝廟。早聞萬巒耆老及文史工作者有言:先帝廟主祀大明王朝先帝爺,因建廟時值清朝,為免清代鳳山縣府衙禁止搗毀,仍以祭祀神農大帝障眼法過關,今朝細看主祀為大明王爺,可見前人所云不虛。我們雙手合十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樂坊15位團員闔府平安,事事順利,大家一起傳承客家語言文化:唱我們的歌,演我們的戲,心想事成。順筈。
《先帝廟》2024/08/17
今朝三間屋樂坊團員結伴赴新置參加好友吳府潘老大夫人告別式,祝老夫人離苦得樂,一路好走。回程細雨紛飛,順途拜訪萬巒東郊先帝廟。早聞萬巒耆老及文史工作者有言:先帝廟主祀大明王朝先帝爺,因建廟時值清朝,為免清代鳳山縣府衙禁止搗毀,仍以祭祀神農大帝障眼法過關,今朝細看主祀為大明王爺,可見前人所云不虛。我們雙手合十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樂坊15位團員闔府平安,事事順利,大家一起傳承客家語言文化:唱我們的歌,演我們的戲,心想事成。順筈。
《打鐵一日》2024/8/14
日昨前進新埤鄉打鐵庄進行一日的田野踏查。
昔日客家長輩有云:小孩讀書毋識去學打鐵。故所日治新埤公學校打鐵分校改校名為大成國小。
打鐵的大廟天后宮廟貌巍巍,昭和年間日本皇民化運動村民驚恐被拆,曾改天靈寺以佛寺逃避日警摧折,村民信仰的變通障眼法令我佩服。廟西北側臨溪有文財祠,文者拜至聖大成先師孔子,財者拜財帛星君,祈願上蒼福祐男女村民文采飛揚,且又財帛豐是以養生,豈知文財兩者皆是鄉斗小民卑微的希望。
庄內江夏堂潤山盧合院建築典雅樸實,黃氏後人竭誠歡迎外人入內參觀,海萍,維仁,錦娣等族人為我們解說黃家歷史,熱情好客令我們心生感動。
炎炎夏日在打鐵田野走了一整天,感謝在地文史工作者葉正洋老師帶路,謝謝青年修復師曾鵬璇不畏難苦挖掘古文物,還有一些接受我們訪談的庄民。我謹遵伊能嘉矩在《台灣踏查日記》所揭示的:田野踏查回來,再累也要整理筆記。打鐵一日田野,真是豐富且喜悅的學習之旅。
《拓碑研習》2024/8/10
屏東縣文化資產維護學會在內埔三間屋舉辦古文物欣賞及拓碑研習。計劃主持人曾喜城教授說研習營的目的有三:欣賞古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學習拓碑的實作技巧,開啟屏東文史工作者認知有形文化資產的視野。
學會邀請古文物青年修護師曾鵬璇專家擔任研習講座,課程先以圖片介紹古文物的價值,然後以三間屋主人曾喜城珍藏的古甕古磁碗做年代鑑定,並將古物串聯成清代在地的歷史故事。主辦單位為研習的同學準備了古代的瓦當,萱紙墨槌等拓碑的用具,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按部就班完成了拓碑的作品。
今天屏東平原細雨霏霏,然而並未減少20幾位研習員學習的熱情。沈來有和曾瑋青兩位老師還特地冒雨從高雄趕來參加,內埔長青學苑的張婷英總幹事直說這是今生第一次學拓碑。最後大家互勉共同努力,提昇能力成為屏東傑出的文史工作者,也是在地有形文化資產永遠的守護志工。
《三間屋的阿爸節》2024,8/8
感恩的夜,三間屋樂坊團員相約在一起過阿爸節,大家細數三年來一起演戲的故事。多年好友啟仁校長也來了,提及三年前5/6大家在麟洛演出千秋場,以後我們就到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各地演出,大家樂此不疲歡樂在一起。感謝台北愛樂的老師留給我們:《埔之內》客家歌舞劇文化資產,演我們故鄉的故事,史詩的格局,歌舞劇的迷人,訴說著我們故鄉的歷史故事,真的是心之所在就是故鄉。
感恩的夜晚,我們促膝長談樂坊未來的發展。哈哈!大家互勉我們將是地方文化渺小的薪火,祈願我們平凡的生命有無窮的希望。縱使我們不能成為大樹,我們也甘願做小草,使人生的旅途變得更可愛。不是嗎?
高雄市蕎笙課輔班30位師生參觀內埔三間屋,體驗客家文化與糕點DIY 2024/08/01
2024年7月31日,高雄市蕎笙課輔班的30位師生在傅美梅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三間屋進行了一次充滿歡樂與知識的文化之旅。這一天,小朋友們在三間屋的溫暖氛圍中,既學習到了客家文化,又親手製作了傳統糕點,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三間屋是客家文化的縮影,進門便能感受到濃厚的傳統氣息。傅美梅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仔細參觀了這裡的每一個角落,從古色古香的建築結構到充滿故事的祖堂,小朋友們的眼中充滿了好奇和驚喜。在DIY糕點製作環節,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製作傳統客家糕點。揉麵、造型、蒸煮,每一個步驟都讓孩子們樂在其中,享受著手工製作的樂趣。當香甜的糕點出爐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成就感,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親手製作的美食。除了動手製作,小朋友們還聽取了主人對客家祖堂文化的生動講解。
祖堂作為客家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家庭的精神中心,也是族人團結的象徵。主人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深厚的文化內涵娓娓道來,讓孩子們對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這次參觀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更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傅美梅老師表示,類似的文化體驗活動對於孩子們的成長非常有益,她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帶領學生們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開闊他們的眼界。這一天,三間屋見證了小朋友們的成長與快樂,也讓客家文化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顆顆珍貴的種子。相信這些孩子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會帶著這份文化的記憶,繼續探索世界的廣闊與美好。
內埔三間屋樂坊石岡土牛公演2024/07/23
《土牛公演》
趕在凱米颱風侵台之前,屏東三間屋樂坊赴台中客家庄,7/21下午在石岡土牛客家文物館公演《埔之內》客家歌舞劇,然後赴東勢山城,在客家文化園區廣場快閃《埔之內》14首客家歌舞。三間屋樂坊及美和社區長輩40人,也前進東勢,石岡,南投國姓鄉參訪。中南部客家鄉親互相交流,其樂也融融。
7/21下午台中市政府客委會江俊龍主委親自接待旅行團,在土牛博物館解說客家先民移墾台灣的歷史,1999年921地震後劉家大院重建成土牛博物館的歷程。
三間屋樂坊曾喜城團長表示:今年樂坊安排《埔之內》歌舞劇到石岡和東勢演出,主要是中南客家鄉親較少到中部互訪交流,這次在土牛社區活動中心演出,以客家歌舞與70位博物館志工互動交流,非常親切感人。樂坊還風塵僕僕趕趕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廣場,表演14首客家歌舞,受到東勢鄉親的歡迎。東勢客家文物館孫靖婷館長,親自為團員解說由東勢車站活化利用為博物館的經過及館藏的客家文物。
7/22旅行團參訪巧聖先師公輸般台灣祖廟後,轉赴南投國姓鄉,在國姓爺鄭成功聖像前感念開台聖王的恩澤,在百年糯米橋上讚嘆古橋歷經無數次北港溪的洪流侵襲,糯米橋還屹立不搖。113年度三間屋樂坊二天的中部客家之旅,大家用南四縣腔的客家話,和中部客家鄉親說的大埔腔客家話交談,非常親切愉快。7/21天黑以後旅行團回到屏東,在高屏大橋遇到狂風大雨,所幸在颱風未到之前,大家愉快地回到屏東內埔,結束了二天中台灣客家鄉的公演和旅行。
《熄燈號》2024/08/01
我的母校僑智國小,近幾年招生未達全校六個年級50人以上,2024,7/31吹熄燈號,不勝唏噓不捨。
學校座落在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民國48年台灣發生災情慘重的87水災,斯時台灣還是末開發國家,民生疾苦,幸有愛國華僑捐款賑災救濟,其後政府用節餘款在美和村創辦僑智國小。
民國49年,我們美和村的學童全部由內埔國小移轉僑智國小就讀,記得那時還有800多位學童。
民國49年7月,為了趕學校如期於九月開學,我們六年級的學童,暑假都在新學校割草清洗教室,記得美和村每戶還出一位志工為新學杉挑砂石舖路,那是非常美麗難忘的回憶。
如今學校吹熄燈號,張文忠校長好意送我紀念品,紀念筆盒還刻著僑智國小創校64週年紀念,唉!怎麼紀念日也是學校關門的日子。我是僑智國小第一屆畢業生,及長赴台北發展,退休後回鄉做文化社區再造,從林進生,葉運偉,盧政吉,到張文忠四位校長,都從旁協助指導我做鄉土文化再造的工作,我的經驗使我堅信:鄉村小學是村庄文化再造的堡壘,如今堡壘不復存在,真是欲哭無言,我將永遠感激僑智我的啟蒙學校,謝謝母校一生一世的相伴相隨,謝謝您!